常用SHELL命令及使用技巧

date
Feb 26, 2024
slug
shell-script
status
Published
tags
Linux
SHELL
summary
非SHELL的基本命令介绍,偏向于日常操作常用语句合集
type
Post
Property
URL

控制台使用快捷键

操作快捷键

  • Ctrl + r:可以快速查找历史命令;
  • Ctrl + l:可以清理控制台屏幕;
  • Ctrl + a \ Ctrl + e:移动光标到命令行首\行尾;
  • Ctrl + w \ Ctrl + k:删除光标之前\之后的内容。

VIM文件编辑快捷键

  • 快捷键ZZ:文件保存并退出。

进程操作快捷键

  • Ctrl + c:强制终止程序的执行;
  • Ctrl + z:挂起一个进程;
  • Ctrl + d:终端中输入 exit 后回车。

linux命令中快捷键(top)

  • Shift + p:根据 CPU 使用率排序;
  • Shift + m:根据内存占用排序。
 

SHELL命令

空间分析

场景1:磁盘空间不足,需快速定位日志目录;

该场景主要应用于当磁盘空间不足,需要快速定位或者对文件使用率进行排序,需要查看哪一些文件目录或者文件占用的空间比较多。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个命令组合由两个 Shell 命令组成,前面的 du 命令进行磁盘统计,第二个 sort 命令对统计后的数据进行排序,中间通过 | 管道符来传递数据。管道符 | 的作用是将前一个命令的输出传递到下一个命令的输入。
du 命令中 -x 参数表示跳过其他文件系统,也就是只分析本文件系统里的文件,它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一些非本文件系统的统计信息,这样执行速度会更快也不容易出现一些额外的干扰项。 --max-depth 参数设置为 1,这样就可以统计出根目录下第一级目录中的所有文件的大小。
第二个命令sort中 -k 参数指明具体按照哪一列进行排序,-n 参数表示只对数值进行排序,而 -r 参数表示反向排序,那整体分析sort 这一段命令的意思就是指定第一列并按照数据大小做反序排序。
 

场景2:系统产生很多碎片文件,导致 inode 资源不足。

 
适用于系统上产生很多碎片文件时,随之产生大量的 Inode , Inode 用于存放着文件系统中文件的源数据,Inode过渡的使用会导致系统 Inode 资源不足。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,这个时候分析如果通过du 命令指能具体展示出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,但并不能分析出具体目录下产生了多少碎片文件,我们就需要此命令组合来对文件进行统计分析。
 
基于管道可以将这个命令组合切割成四部分,分别是 find、awk、sort、head 命令。
 
其中 find 命令通过 -type -f 参数查找指定文件类型的文件,然后将查找结果通过管道传递给 awk,它可以把文本内容按行进行格式化输出并展示,-F / 指定处理文件时字符串之间以 / 进行分割,-v OFS=’ ’ 表示文件显示结果时以 空格 进行分割展示。对于awk命令整体规则而言有一个 {} END {} 格式,前面的 {} 表示行处理操作,END{} 表示行处理后需要进行整体结果出。在行处理操作逻辑中,设置$NF 为空表示将每一行的文件名信息去除,从而只保留目录路径,dir 是一个自增数组,用于统计结果。最后通过 for 循环进行遍历输出dir关联数组中所有行信息。
 

指定文件操作

场景1:批量查找文件作内容替换;

批量文件内容需要进行替换,也就是当我们在一个文件目录下面有多级子目录,并且子目录中有大量的文件,而我们需要对目录下的某一个名称的文件批量的查找替换内容。
 
 
我们通过 find + 路径 的方式查找需要批量修改的指定的文件名,比如命令中的 consumer.xml 文件,查找到文件后通过 find 自带的参数 exec 将结果传递给另外一条命令 sed 来进行下一步命令的处理。
find 命令中,-name 参数指定查找的文件名,-exec 参数将查找到的内容传递给下一个命令去继续执行相关逻辑,sed 命令主要对文件内容进行替换,这里会将 consumer 文件中的 aaaaaa 替换成 bbbbbb,这就是一个批量查找替换的操作。
 

场景2:批量查找文件作拷贝打包。

文件操作的第二种场景是我们需要对文件进行批量的打包、拷贝。
首先我们来看下括号中的部分,括号中包含两条命令,它们使用管道符进行连接,括号外通过"&&"符号与第三条命令进行连接,也就是我们首先需要执行括号中的组合命令,先查找所有 .txt 文件,然后将结果传递给 xargs 命令进行打包,如果打包成功后才将压缩包传递给 cp 命令进行拷贝。
 

网络链接状态分析

场景:想了解用户请求所建立的网络连接状态分析。

第一个命令是 netstat -n,这个命令负责查看主机上的所有 TCP、UDP 连接信息。
awk 命令则负责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,awk 后有一个用两个 "斜杠" 括起来的正则表达式,主要用来匹配以 tcp 开头的每一行信息,所以这里的正则表达式起到了一个过滤的作用(只分析tcp的连接),后面则是对信息过滤后进行具体的统计和输出。

IP 信息提取

场景:shell 脚本中希望快速提取到本机 IP。

 
分别是由四个命令组合而成,前面的 ip a 负责查看主机上所有网卡的信息,然后通过 grep 进行条件过滤,再通过 awk 实现第二列内容输出,最后通过 awk 以指定 / 作为分隔符来打印第一列的信息。
 

常见问题答疑

问题一:Shell 适不适合作多并发任务?

答:不适合,在 Shell 中一般需要通过 nohup 方式将需要并发执行的命令放入后台,但这样操作存在一些问题,包括:
  • 进程的状态不好控制;
  • 进程间信息共享一般以文件方式。
等等,所以,我们当需要进行大的自动化工程任务需要作并发任务时,建议选择 Python、Go、PHP 等语言。

问题二:Shell 的远程执行命令方式是什么?

答:当 Shell 进行远程执行命令时,通常通过 ssh xx@xxx.xxx.xxx.xxx /home/ieson/imoocc.sh 参数的方式,但如果是批量主机任务,建议选择 ansible、saltstack 这样成熟且专业的工具实现。

问题三:Shell 适合用在什么场景中?

答:Shell 适合用在追求运维高效(非性能高效)要求的简单场景中,如日志切割、进程分析、系统初始化等。
 
 

© Viefane 2019 - 2025